明朝皇帝年表 | ||||
姓名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陵墓 |
朱元璋 原名朱重八 | 太祖 | 高皇帝 | 洪武(1368年——1398年) | 孝陵 |
朱允炆 | 惠宗 | 让皇帝(又谥惠帝) | 建文(1399年——1402年) | 待考 |
朱棣 | 成祖(原为太宗) | 文皇帝 | 永乐(1403年——1424年) | 长陵 |
朱高炽 | 仁宗 | 昭皇帝 | 洪熙(1424年——1425年) | 献陵 |
朱瞻基 | 宣宗 | 章皇帝 | 宣德(1426年——1435年) | 景陵 |
朱祁镇 | 英宗 | 睿皇帝 |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 裕陵 |
朱祁钰 | 代宗 | 景皇帝 | 景泰(1450年——1457年) | 景泰陵 |
朱见深 | 宪宗 | 纯皇帝 | 成化(1465年——1487年) | 茂陵 |
朱祐樘 | 孝宗 | 敬皇帝 | 弘治(1488年——1505年) | 泰陵 |
朱厚照 | 武宗 | 毅皇帝 | 正德(1506年——1521年) | 康陵 |
朱厚熜 | 世宗 | 肃皇帝 | 嘉靖(1522年——1566年) | 永陵 |
朱载垕 | 穆宗 | 庄皇帝 | 隆庆(1567年——1572年) | 昭陵 |
朱翊钧 | 神宗 | 显皇帝 | 万历(1573年——1620年) | 定陵 |
朱常洛 | 光宗 | 贞皇帝 |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 庆陵 |
朱由校 | 熹宗 | 悊皇帝 | 天启(1621年——1627年) | 德陵 |
朱由检 | 毅宗(原为思宗) | 烈皇帝 | 崇祯(1628年——1644年) | 思陵 |
南明皇帝 | ||||
朱由崧 | 安宗 | 简皇帝 | 弘光(1644年——1645年) | 待考 |
朱聿键 | 绍宗 | 襄皇帝 | 隆武(1645年——1646年) | 隆武陵 |
朱聿鐭 | 文宗 | 节皇帝 | 绍武(1646年) | 绍武陵 |
朱由榔 | 昭宗 | 匡皇帝 | 永历(1646年——1662年) | 永历陵 |
清朝年号纪年和公元纪年对照表和算法 | ||||
帝号(朝代) | 姓 名 | 年号 | 干支起止 | 公元起止 |
清世祖(清) | 爱新觉罗福临 | 顺治(18) | 甲申一辛丑 | 1644-1661 |
清圣祖(清) | 爱新觉罗玄烨 | 康熙(61) | 壬寅一壬寅 | 1662-1722 |
清世宗(清) | 爱新觉罗胤禛 | 雍正(13) | 癸卯一乙卯 | 1723-1735 |
清高宗(清) | 爱新觉罗弘历 | 乾隆(60) | 丙辰一乙卯 | 1736-1795 |
清仁宗(清) | 爱新觉罗颙琰 | 嘉庆(25) | 丙辰一庚辰 | 1796-1820 |
清宣宗(清) | 爱新觉罗旻宁 | 道光(30) | 辛巳一庚戌 | 1821-1850 |
清文宗(清) | 爱新觉罗奕詝 | 咸丰(11) | 辛亥一辛酉 | 1851-1861 |
清穆宗(清) | 爱新觉罗载淳 | 同治(13) | 壬戌一甲戌 | 1862-1874 |
清德宗(清) | 爱新觉罗载湉 | 光绪(34) | 乙亥一戊申 | 1875-1908 |
清宣统(清) | 爱新党罗溥仪 | 宣统(03) | 己酉一辛亥 | 1909-1911 |
(中华民国) | 民国(38) | 壬子一己丑 | 1912-1949 | |
伪皇帝(伪满) | 爱新觉罗溥仪 | 康德(12) | 1934-1945 | |
常见非公元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顺治年+1643=公元年, 康熙年+1661=公元年, 雍正年+1722=公元年, 乾隆年+1735=公元年, 嘉庆年+1795=公元年, 道光年+1820=公元年, 咸丰年+1850=公元年, 同治年+1861=公元年, 光绪年+1874=公元年, 宣统年+1908=公元年, 民国年+1911=公元年, 康德年+1933=公元年, 例如:康熙八年=8+1661=公元166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