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建设

地名沿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志书建设 > 地名沿革
临沭县历史沿革
作者:网络 发布于:2024-8-31 6:06:26 点击量:

    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周征东夷后,属鄟(今贺城一带)、祝(今夹谷

山一带)等小国。


    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三国。

    秦代,北部属琅琊郡莒县,南部属东海郡郯县。

    汉初,属徐州刺史部,分治于东海、琅琊二郡。

东及东北部,属利城、祝其二县,北部韩村、白旄、

青云一带属琅琊郡魏其、高乡二县,西部醋庄、曹

庄一带属东海郡即丘县,南部石门、西南部华桥一

带属东海郡郯县、东安县。


    东汉建安三年(198年),分东海郡置利城郡,

治所在利城,辖郯、利城、祝其等十三县。

    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隶于徐州剌史

部,东部及东南部分治于东海国祝其、利城二县,

西部、中部属琅琊国即丘县,南及西南部隶属东海

国郯国,北部为城阳郡莒县地。


    西晋时,隶属关系与三国魏时基本相同,仍属徐

州,分治于东海、琅琊、城阳三郡。

    东晋时期,在后赵、前燕、前秦政权时,南境属

东海郡,北境属琅琊郡;后燕、南燕时,北境属琅

琊郡,南部属东晋东海郡。南北朝时期,属徐州,

刘宋时分治于东海、琅琊两郡; 北魏时为琅琊郡即

丘县、东海郡郯县分治。


    东魏、北齐时,全境属北徐州琅琊郡。

    隋代大部属琅琊郡临沂县,东部唐岭、蛟龙一带

隶于东海郡怀仁县,西南部曹庄、华桥一带为下邳

郡郯县辖。


    唐初,属河南道,为沂州琅琊郡和海州东海郡分

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置临沂县为兰山、

临沭、昌乐三县,今临沭地域尚含利城、新乐(后

改称祝其)二县之域。

    武德六年(623年),临沭县撤销,并入临沂县。

    武德八年(625年),利城、祝其二县撤销,并

入东海郡怀仁县。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大部属沂州临沂县,

西南部曹庄一带属泗州下邳,东部唐岭、蛟龙、芦

庄一带为海州怀仁县辖。


    宋代,隶于京东东路,为沂州府临沂县辖。

    金时,属山东东路,为沂州府临沂县辖。

    元代,属中书省益都路,为沂州府临沂县辖。


    明洪武初年,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沂州,

    洪武五年(1372年)改属济南府沂州,

    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改属兖州府沂州。

   万历十(1582年),大部属沂州,西南部属

城县,东及东北部为南京淮安府赣榆县辖。


    清代,属山东布政司沂州府,为郯城、兰山二

分治。

    民国初年,属济宁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

改属琅琊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

政区,北部为临沂县第五区,南部为郯城县第五

区。后郯五区析置郯六区、郯七区,隶属国民党

城政府第二办事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立了中国

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郯东北第一事处,直

属鲁南专署领导。同年7月,改称苍马办处,

鲁南地区第三行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临沭北部成立了

沭水县,苍山、朱仓、石河、青云等属该县辖。

同年8月苍马地区改为临沭县,隶属鲁南专署第

四行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隶属滨海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属滨海专署第

二行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属滨海专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属鲁中南行署

第六专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属滨海专署。


1950年5月,属临沂专署。

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南部划归郯城县,北部划归莒南县。

1961年8月,临沭县恢复,属临沂专署。

1981年3月,隶属临沂行政公署。

1994年,临沂地区改地级临沂市,仍属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临沂民俗网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17号社会组织孵化园512室
网址:lymsw.com 备案编号:鲁ICP备16042624号-1
临沂民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