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活动丨慎终追远,弘扬孝道:清明节,临沂市杜氏宗亲家族祭祖仪式。
慎终追远,弘扬孝道:
清明节,临沂市杜氏宗亲家族祭祖仪式。
非常感谢临沂市杜氏宗亲会的信任和对汉服文化的支持,整体活动由杜甲富和杜希刚策划,临沂汉服社团承办传统礼仪指导,杜明夏作为祭祖活动的主持和通赞,初、亚、终献官分别为杜元章、杜元增和杜加俊,祭祀祝文为杜振彬所撰写,现场由杜庆明所诵读。杜氏宗亲家族百余人到场参礼祭祖,共同熟悉祭祀流程,如何行稽首拜礼,了解汉服及深衣制度。“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杜明夏示范周礼中的稽首之礼)
(杜明夏为杜氏族人现场讲解汉服文化知识)
礼于道德层面,是心性的自我约束,而非苛求他人。礼无尊卑,跪拜无谄媚,君子处下,有容乃大,礼是以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崇高敬畏。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清明节祭祖,为春祭重要节日。而传统祭祖可谓是孝道的终点,亦是孝道的起点。
(杜氏族人风采部分呈现)
以甲骨文的“孝”,从时空来看,“子”代表未来,“老”是代表过去,而能够把过去和未来链接在一起的,即是当下。所以无论老,还是子,我们必须具足当下的能力,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才能——过去、未来、现在,三位一体,才得以呈现我们饱满的生命;从而沧桑的历史与美好的未来,没有隔阂,而是同时展现在一个维度。我们忘记过去,便是忘本忘义,遗弃“老”;我们挥霍未来,只注重自身的感官,便是急功近利,断掉“子”。所以,我们着重的孝,不仅仅是眼前,是人物,是事物,更应该是精神文化自古至今的一脉传承。因此祭祖,承上启下,慎终追远,是与过去、祖先的一种精神链接,是对当下的感恩珍惜,是对未来的祝福期盼。
(初、亚、终,三献官各行礼)
我们知道于民族和国家,华夏文化是我们大家的根;那对每个人来说,我们家文化的根在何处?孝的着落点在何处?根的甲骨文字形以会意,为人之足,为木之足。《说文·木部》:“根,木株也。”又“株,木根也。”到汉代,指其本义“树根”。汉代刘向《说苑》:“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像秋天的蓬草,厌恶自己的根部却赞美自己的枝叶,结果当秋风刮起来的时候,就被连根拔掉了。《孝经》:“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木有根,人有本。为人,勿忘本。《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真正的孝道,始于自爱,始于爱亲,始于家文化的一体传承。国家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单位组成,小孝而至大孝,即是忠孝一体。一个人不知道如何爱自己和亲人,不知道如何维护家庭,那怎么会爱社会、爱国家?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孝、忠,皆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知行合一于生活里体现。
祭祖,作为中国宗庙之礼的核心,也是同一宗族人祭祀祖先的活动。通过这种仪式,期望唤起家族成员对于祖先和家族文化的追慕和反思,促进家庭幸福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国家安定繁荣。
临沂杜氏甲辰清明祭祖文
维公元二零二四年 岁在甲辰 节届清明一脉宗亲,祭祖联谊
慎终追远,饮水思源
弘扬孝道,薪火相传
团结一心,福泽久远
谓我杜氏,系出尧唐
杜伯封国,家世隆昌
武库世泽,诗史辉光
城南尺五,钟鼎鸣锵
门多贤哲,族脉绵长
仲甫吾祖,洪武来迁
沂祊之滨,自兹发祥
敦耕力学,开枝散叶
瓜瓞绵绵,五支同芳
方志屡载,烈士贤良
传家诗书,名列序庠
迨至清季,大族名邦
始修宗祠,族众共仰
碑铭赫然,久历风霜
根茂者其实遂,膏沃者其彩扬
至今族人五万众,六百春秋祖德彰
吾族宗亲虽散居区县,
而能同声共气,蔓结枝连
近年宗亲联谊,脉清谱全
渥承阖族宗亲,慷慨奉献
春祀秋尝,礼拜先贤
资助莘莘学子,走访耆宿高年
欣看吾族英才满门,鲲跃鹏展
兄埙弟篪,棣华映联
忠孝仁信,家风承传
清明时节,日暖风畅
吾沂州杜氏族人共聚祖茔
谨以牲酒,恭祭历代祖先
瓣香敬献,饮流怀源
民德归厚,慎终追远
肃穆汉裳,缭绕香烟
宗功浩大,福祚绵延
诗书垂统,裔续支联
积功累仁,云礽叠现
敬莫如祖,尊莫如天
尊祖敬宗,盛德垂远
左昭右穆,世泽长传
敬慰列祖列宗,伏惟尚飨